浅谈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高发地区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见发病,在温带地区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我国近年来的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 7 月北方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数达到最高;而在南方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有两个高峰:每年 5 月和 9-10 月。 手足口病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手足口病分为三种类型: 手足口病普通型 一般是处于出疹期的患者,病情较轻,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手足口病重型 处于神经系统受累期的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多数可痊愈。 手足口病危重型 此型分为两个阶段,处于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患者,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持续时间仅为为数小时,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当发展至心、肺、脑功能衰竭期时,病死率极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出疹期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般在病程1~5天之内。具体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类似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的症状体征。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块、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重型,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 患者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或血性液体。严重者血压降低,或有休克,会快速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 恢复期症状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发病之后2~4周,可出现脱甲。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