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科学认识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自2020年以来,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乳腺专科医生的我,已经陆陆续续接诊治疗了约30例有乳腺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同期占比约8%,她们大多数是母女或姐妹关系。目前国内外文献统计数据表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约占5%-10%,乳腺癌遗传概率之高,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带大家科学认识一下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一、什么是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目前已经证实10%的乳腺癌患者由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所致,其中BRCA1、BRCA2是最常见的高度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称为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常呈现家族聚集发生,即家系一级至三级亲属中常有多个(如2例或2例以上)原发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患者,因此称之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二、BRCA1/2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 国内研究数据表明,BRCA1/2在不加选择的中国乳腺癌大样本中的突变频率约5%~6%。其中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为18%,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为11%,在早发性乳腺癌(年龄≤40岁且无家族史)中为6%。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的中国健康女性年龄70岁累积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为37.9%和36.5%,是普通中国健康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3.6%)的10倍左右。 三、哪些人群适合做BRCA1/2基因检测呢?    1)有乳腺癌病史的个体且具备下列任意条件: ①发病年龄≤50岁。 ②三阴性乳腺癌。 ③男性乳腺癌。 ④发病年龄>50岁,且家系中另有≥1例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⑤高复发风险的HER-2阴性的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无论是否有乳腺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 ⑥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 2)无乳腺癌病史的健康个体且具备下列任意条件: ①家系中直系亲属携带已知的BRCA1/2基因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突变。 ②家系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③健康个体若家系中具备以下条件可进行基因检测*:家系中有≥2例乳腺癌;或≥2种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的肿瘤类型且其中至少有1例乳腺癌(*但仍建议家系中已患癌的个体优先进行检测,尤其是发病年龄早、多原发肿瘤的个体;只有患者不可及,才考虑检测家系中健康个体)。 四、携带BRCA1/2突变的健康人群风险如何管控?   1)严密监测和早诊:携带BRCA1/2突变的健康女性从18岁开始乳房自检;25岁开始每半年或1年进行1次乳腺临床检查;25-30岁期间每年1次乳腺MRI筛查(优先)或者乳腺X线摄影筛查;30-75岁期间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和MRI筛查。结合中国女性的乳房特点,乳腺超声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早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乳腺X线摄影能提高筛查灵敏度,若不具备MRI条件,建议从25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联合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2)携带BRCA1/2突变的健康女性的药物预防:关于药物预防,对BRCA1突变健康携带者是否有预防作用尚不明确。 3)携带BRCA1/2突变的健康女性的乳房预防性切除:  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患者有强烈的预防切除的愿望,且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 2)患者必须是携带 BRCA1/2 致病性突变,突变经过两个独立检测机构验证; 3)患者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 4)应与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多轮讨论,充分告知手术的获益、潜在的局限性和风险,给予患者充分的考虑时间; 5)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结合家族中最早发生乳腺 癌患者的年龄,尽量选择 30 岁以后; 6)若患者选择Ⅰ 期重建,可以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及Ⅰ 期重建。 五、BRCA1/2突变携带者如何做到优生优育呢? 随着三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对于BRCA1/2胚系突变的健康育龄期携带者,若有优生优育的意愿,不愿将致病性突变遗传给下一代,可借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生产无BRCA突变的下一代。 六、其他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因素 1)营养过剩、肥胖、过多摄入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饮酒、吸烟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尤其是少年期营养过剩、过于肥胖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对乳腺癌的预防应该从小开始。 2)心理因素:如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早期生活不幸福,竞争压力大,也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学会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平衡心态。 乳腺癌和大部分恶性肿瘤一样,都是由环境因素以以及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在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中,遗传因素虽然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约占5%-10%左右,但对那些有乳腺或卵巢肿瘤家族史的女性来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做到科学认识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即使检测到携带BRCA1/2基因突变,也不要太恐惧,做到严密监测和早诊,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科学预防乳腺疾病。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