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微创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术

射频治疗仪是将一个发射电极插入病灶部位,用另一个电极接收,当射频穿过病变组织时产生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主要是热凝固。椎间盘主要成份是胶原蛋白、粘多糖、硫酸软骨素等蛋白成分,利用射频的热原理,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性、固缩,同时还有可以“焊接”椎间盘破裂口的作用,从而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了症状;再就是局部加热温度高的92℃,可以毁损病变区域的窦椎神经末梢,从而止痛;椎间盘突出可以引起局部压迫导致无菌性炎性反应,高温可以灭活炎性介质;温热效应可以增加硬膜外血液循环,有类似理疗的作用,利于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二)适应证: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相对适应证  1、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后复发;2、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部分钙化;3、腰椎间盘突出物直径大于10mm;4、腰椎间盘突出经过1次治疗后症状减轻,可酌情作第2次治疗。(四)禁忌证:1、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或黄韧带肥厚;2、合并有严重的马尾症状;3、突出的椎间盘钙化或骨化;4、椎体Ⅱ度以上滑脱;5、有出血倾向;过敏体质;6、精神病或术中不能配合的患者;7、心、肝、肺、脑严重器质性疾患。(五)射频消融术方法的选择:1、单纯性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并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首选立体定位靶点消融。2、膨出或中央型突出,下腰痛或双下肢交替性坐骨神经痛,首选盘内消融。3、根据突出部位选择穿刺途径,采用小关节内侧缘穿刺,亦可采用椎间孔安全三角穿刺进针。4、突出物直径大于10mm、脱出型消融效果不理想,可酌情重复治疗及配合臭氧等方法。(六)射频消融术操作方法与步骤1、术前准备① 仔细阅片,确定突出物宽度、高度及突出长度,确定靶点位置,制定穿刺治疗计划(穿刺途径及进针深度)。② 给患者介绍治疗方法,消除术前紧张情绪,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与镇痛剂。2、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射频消融术操作方法:① 定位、局部皮肤消毒:患者腹卧位于透视检查床上,相应椎间隙中线旁开0~2cm,用龙胆紫作穿刺点标记。以穿刺点为中心作皮肤消毒,铺消毒巾。② 局麻:由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逐层做局部麻醉,不宜将神经根麻醉。③ 穿刺:经皮肤定位穿刺点,用射频穿刺针,垂直或倾斜进针,经皮肤、皮下、经黄韧带、椎管,在黄韧带与硬膜囊之间进针,对准相应突出物靶点穿刺。尽可能避免穿破硬膜囊。④针尖位置:正位透视针尖位于椎间盘内椎弓根内侧缘。侧位透视针尖位于椎间突出物内,使穿刺针绝热漆的前端正好位于突出物后缘。也可用公式计算:A=B-0.5CM其中A为针尖于上下椎体后缘的距离,B为突出物与上下椎体后缘连线的距离,0.5cm为穿刺针的裸露端长度。⑤神经测试:取出针芯,放入电极,行感觉运动测试:如果出现强烈麻木或肌肉抽搐反应,可调整针尖位置。阻抗值测试,一般在150-250之间。⑥升温消融:依次升温66℃、76℃、86℃各持续30S,90℃或92℃加热持续180S。在升温过程中出现原疼痛区域发热、烧灼感即诱发出原有疼痛者效果更好,疼痛剧烈者终止升温,调整针尖位置,重新加温。多个靶点可重复多次。⑦治疗结束,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处。⑧术后体位:保持平卧或俯卧位。3、盘内射频消融术操作方法:①定位、局部皮肤消毒:患者腹卧于检查床上,腹部垫一枕头,相应椎间隙中线向患侧旁开6~10cm,穿刺点用龙胆紫作标记。皮肤消毒,铺无菌巾。② 麻醉: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③ 穿刺:由皮肤标记点、针身与腰骶部呈45o~60o角,对准相应椎间隙穿刺。L5~S1椎间盘穿刺,针身向头侧倾斜20o~25o左右,针尖刺破纤维环时有涩韧感。④ 透视针尖位置: 正位针尖达患侧小关节内侧缘,侧位位于椎间盘中后1/5交界处。⑤ 神经测试:取出针芯,放入电极,行感觉运动测试:如果出现强烈麻木或肌肉抽搐反应,可调整针尖位置。阻抗值测试,一般在150-250之间。⑥ 升温消融:依次升温66℃、76℃、86℃各持续30S,90℃或92℃加热持续180S。在升温过程中出现原疼痛区域发热、烧灼感即诱发出原有疼痛者效果更好,疼痛剧烈者终止升温,调整针尖位置,重新加温。多个靶点可重复多次。⑦ 体位:保持平卧或俯卧位。 术后处理:①术后回病房保持所要求的体位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率,有无过敏反应。②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6h,平卧或俯卧位均可,6h后方可佩戴腰围下床,三天内尽量减少下床。          ③术后下床要佩戴腰围,可根据术后反应进行对症处理。 并发症及处理: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少,常见的并发症如下:1、术后疼痛反应  ①程度:轻重不一,因人而异,盘内注射反应比盘外注射反应重,采用镇痛药及对症处理尚不能缓解症状的情况下,需作椎间盘开窗减压术。②规律:靶点注射术后,症状常可缓解,但术后2~3天症状有所加重,1周后逐渐缓解。③时间: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即可减轻,有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反应加重,一般持续1周左右,自行缓解。个别患者疼痛反应可持续3周左右。④疼痛反应较重的患者,术后口服止痛药,腰部湿热敷,静滴甘露醇、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措施,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神经根水肿等来缓解症状。2、下肢麻木:一般麻木区域在原疼痛区域,可能与热效应对神经的损伤,多持续3-7天,自行消失。可以加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3、神经损伤:未见神经根损伤的报道,但在穿刺过程中针尖触及神经而出现疼痛反射,这时不能强行穿刺,应调整针尖的方向,再行穿刺。4、血管损伤:未见血管损伤引起死亡的报道。操作中可能损伤小静脉血管,少量出血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调整穿刺方向。5、硬膜囊损伤,少数病人有头晕及恶心,输液对症治疗后消失,但目前尚无明确报道与此有关。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