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区别!



1.基本概况 

 

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病变或机能发生障碍的疾病。2.精神病的俗称(通俗称谓)。 3.谓神经有点不正常,含有贬义。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神经系统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2.疾病症状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3.基本分类 

 

抑郁症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它们活动的缘故。它是一种心理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抑郁症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病人数占世界人口的 5% 左右,其中自杀率高达 12%~14% ,位居各类心和精神障碍之首,号称“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患者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

 

判断抑郁症的“五字要诀” 

 

抑郁属于情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率为 0.76% 。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生活负担较重,面临应激事件 ( 如怀孕生产等 ) 较多有关。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青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更应引起注意。 

 

1 、懒、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变得疲乏懒散,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作业或做家务难于应付。平时很勤快的人,突然感到上班成了负担和压力,勤奋求学的学生突然会感到自己学习无能,听不进,学不下去,上课无精打采,连家庭作业也无法正常完成。

 

2 、呆、表现为患病后动作减少,行为不敏、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3 、变、患病前后,判若两人,性格明显改变,自我感觉很差,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以前,并且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见人避开。

 

4 、忧、患者意志消沉、无信心、无活力、无愉快感,心情压抑,万念俱厌。另外,对外界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纳呆、消瘦、性欲低下和身体不适,整天胡思乱想,无法排除。

 

5 、虑、多思多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自责自卑,可有惶恐不宁、坐立不安等表现。 

 

 

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症状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1、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3、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4、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5、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二、强迫动作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四、强迫情绪(obsessive emotion)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五、强迫恐惧 

 

此种恐惧与病人的强迫性思维有联系,病人害怕自己会出现对立思维,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害怕在某些场合自己会出现强迫,而感到恐惧,从而尽量逃避参加这样的场合。

 

六、强迫行为(obsessive behavior) 

 

具体表现,可以是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上;可以是对抗性强迫行为,如反复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把强迫意向转变成实际行动;也可以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之前必须按序化装等。此外还可以是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失眠症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多恶梦; 

 

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病程分类: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个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按严重程度分类: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

 

狂躁症 

 

狂燥症是指精神亢奋,狂躁粗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病症。

临床主要表现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等“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常表现为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具有明显的夸张色彩;也可表现为瞒不讲理、发怒冲动甚至毁物。 

 

思维奔逸:常表现为语量增多、语速增快、意念飘忽,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精神运动性兴奋:活动增多、难以安静、精力充沛、行事鲁莽,性欲亢进、睡眠减少,如果无法正常饮水进食和睡眠,可衰竭而亡。 

 

躁狂发作时大多自知力丧失。根据有无社会功能损害和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可以分为轻性躁狂症或轻躁狂(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社会功能损害严重,但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社会功能损害严重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和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某一型躁狂发作,并在至少隔2个月前有过一次任何类型的躁狂发作,但从未有过抑郁发作)。 

 

4.临床病理 

 

[2].定义:(1) 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2) 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神经疾病的症状: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 

 

–缺损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侧内囊出血所致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

–面神经炎所致面肌瘫痪。 

 

②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制约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异常。

–锥体束损害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 

神经病–额叶损害时出现的额叶性释放征:强握、摸索等

 

③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产生的过度兴奋活动

–大脑运动区皮质肿瘤可引起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内囊出血早期引起对侧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

–急性脊髓炎早期,损害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 。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向诊断 

 

(1)有无神经病损

 

(2)神经病损是反映原发性神经疾病,还是其它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无不受神经系统的影响与支配,大多数疾病迟早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表现或症状,神经科与其它临床学科有广泛联系,头痛、头晕、昏迷、脑死亡等。因此,在神经疾病诊断时,应强调全身整体观念。

 

5.三者区别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1)神经病 

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根据神经所支配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3)精神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4)癫痫症 

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羊癫疯)发作(epileptic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医学区分 

 

神经病和精神病这两个词,在民间语言中基本上是通用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医学语言中,这两者有明确的区分。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情感等各方面的总称。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就表现为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即病人自己的所见所闻、心里想的事情、感情的变化与正常人大不相同。比如一屋子人好好的,他非说进来一只大老虎,在地上转了三圈又出去了;或者本来生活很正常,他却无缘无故地发愁,无心茶饭,不思工作,整天在床上躺着。

 

因为精神活动都是大脑的功能,所以在神经系统疾病时,或者其它部位的疾病影响到大脑时,有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精神方面的异常,我们把这叫作精神症状。反之,在大脑没发现什么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神方面的严重异常,就叫精神病。

 

这两者的关系,通俗地总结一下:精神表现不正常的人,如果经过医生的客观检查,发现了病变,就是精神症状直接治疗原发病就可以了;如果没发现病变,就很可能是精神病,需要由精神科医师来治疗了。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人们对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改变缺乏识别,以致延误治疗,导致患者行凶、放火和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严重影响。其实精神疾病发病的早期多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改变,只是它们往往不典型,而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发现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一致;精神活动过程的完整性或行为的协调性被破坏;情绪和性格特征的不稳定,就应该警惕其是否患有精神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神经病患者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精神病人的失眠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出现,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有的病人甚至表现为精力旺盛。

 

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尤其以近记忆减退为主,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转身即忘。

 

过分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做事是针对自己;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种多颖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内容荒诞无稽。这种病态的思维称之为妄想。

 

性格改变:精神病人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原来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渐变得独处、少话、淡漠、退缩,社会功能逐渐降低,若没有特殊原因,应考虑系病态所致,而决非一般人认为的思想问题,应引起重视。

 

6.本质区别 

 

神经症与精神病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的。 

 

性质不同 

 

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而精神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是发生在很少部分人的身上的,一般也带有遗传性。

 

自知力不同 

 

神经症患者一般知道自己的病态行为,而活在后悔和矛盾的痛苦当中。而精神病者则对自己的病态行为一无所知。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坚信自己的幻觉是世界上存在的。对自己的病情是没有自知力以及自制力的。

 

治疗的方法不同 

 

轻微一般的神经症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及时治疗,而且可以达到痊愈。而精神病患者则一定要转到有关医院的精神科,通过药物控制和心理治疗共同进行,一般很难会有痊愈的病人。

相关医生 更多